ICS 65.020.40 CCS B 61 长 DB2201 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2201/T 5—2021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river course greening landscape 2021-01-15 发布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01-30 实施 发 布 DB2201/T 5—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长春市标准研究院(长春市WTO/TBT咨询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米波、高红云、王丹、李晓微、何瑶、方雷、邓贺、陈玉姝、金萍、刘培义、 路光、侯铁梅、刘威、刘峭、刘春龙、李宇。 I DB2201/T 5—2021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道绿化景观设计的基本规定、总体设计要求、专项设计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河道(包括湖泊洼淀、河道沟叉、人工水道)的绿化景观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设计,并可供其他涉水绿化景观工程设计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CJJ/T 91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CJJ/T 91-2017 界定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驳岸 revetment in garden 保护园林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来源:CJJ/T 91-2017,6.7.2] 3.2 竖向设计 vertical design,landscape section and elevations 以场地现状地形条件为基础,以控制场地中各设计要素标高为重点的垂直空间安排。 [来源:CJJ/T 91-2017,6.1.4] 3.3 蓝线 blue line 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3.4 河道绿化 river course greening 在河道蓝线范围内水域、边坡、陆域等区域实施的绿化工程。 3.5 水位变动区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河道多年平均高水位和多年平均低水位之间的区域。 1 DB2201/T 5—2021 3.6 水生植物 aquatic plant 植物体全部或部分浸没于水中生长的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3.7 挺水植物 emersed plant 分布在岸边水浅处,茎叶伸出水面,根和地下茎埋在水下土壤之中的植物。 3.8 湿生植物 hygrophytic plant 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耐短期或季节性水淹,但不能忍受较长时间水分不足的一种陆生植物。 3.9 中生植物 mesophytic plant 形态结构和适应性均介于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间,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 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只能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生活,有湿中生植物和旱中生植物之分。 4 基本规定 4.1 应在保证河道引排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修复、水质净化、水土保持及环 境美化功能的需要,同时确保亲水活动的安全。 4.2 应反映滨水特征,并与地域整体风貌相协调。 4.3 应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应保护和新建相结合,并将河道自然地貌和 植被融入到整个河道绿化景观建设中。 4.4 应与河道建设工程整体统一设计,纳入河道综合整治规划,应设计、施工、建设与管护并重。 4.5 应与水体及河道硬质设施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将水体岸线、景观绿化、交通道路等作 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使各类设施布置合理,各项功能协调,形成完善的空间系统。 4.6 应首先保障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避免对原有水利工程设施造成破坏;其次应考虑游人观景、亲 水等活动的安全。 4.7 应充分利用有利的水资源条件、本地乡土植物营造良好的植被群落,改善河道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4.8 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统筹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与质量验收的关系,因地制宜, 建设节约型园林,实现河道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5 总体设计要求 5.1 应由水利和绿化两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设计文件内容应符合 GB 50420 中的规定,设计方案 应经市或者区(县)河道主管部门审核后实施。 5.2 河道绿化范围应控制在河道蓝线内,但可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径流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 保功能的需求适度调整陆域部分的绿化带宽度,并与蓝线外已有规划绿地协调,统一实施,以期发挥整 体效益。 5.3 功能定位应从设计层面精确控制,通过研究项目用地及其周边城市景观现状和河道相关的基础资 料,确定项目的主题和总体风格。 5.4 规划布局应保持沿河绿化带的连续,发挥其生物廊道的功能,发挥河道绿化在水生态修复和吸收 过滤陆源污染等方面的功能,应保护原有的自然滩涂湿地,并与其它公共绿地相衔接。 5.5 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布局形式。 2 DB2201/T 5—2021 5.6 设计前期应详细调查研究河道绿化地周边的建筑、交通、居民分布和需求等基本情况;收集项目 用地所在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动植物资源等现状信息,重点研究现状植物资源的类型、 分布、特点,掌握准确的基础资料。 5.7 河道驳岸应以生态型自然驳岸为主,应保留和利用规划设计范围内原有河流的自然地貌。 5.8 种植设计应根据河道功能、断面、水文、水质和护岸类型等立地条件确定河道水域、边坡和陆域 绿化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方式,基调和骨干树种选择应以保土、固坡、耐湿能力强的乡土植物为主,慎 重使用外来树种。 5.9 水域绿化应根据水深及流速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合理设置种植池(槽)、生物浮岛(生物浮床) 隔离网栅等,避免植物无序扩散蔓延。 5.10 边坡绿化应根据护岸类型、水深、淹水时间等条件,选择不同耐淹能力的植物种类,水位变动区 部分应选用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水位变动区以上的部分应以养护成本低、固 坡能力强、滞洪弱的乡土湿中生植物为主。 5.11 陆域绿化应以优良的乡土中生植物为主。对有防汛要求的河道,应严格遵循防汛通道有关规定。 根据河道功能定位开展陆域绿化,具体分为: a) 对景观要求较高的河道,应增加植物群落的通透性; b) 农村地区的河道应以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为主; c) 其它河道宜兼有防护和经济的功能。 5.12 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乡土攀缘植物进行堤岸垂直绿化。 5.13 堤岸上的路面铺装,栏杆等宜采用透水透气、维护成本低的材料,不宜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 锈钢、玻璃、金属等材料。 5.14 在满足防汛、游人活动安全等基本功能前提下,应根据园林绿化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功能 的需要,适当设置园路及铺装场地、园林建筑小品等设施,进行合理布局。 6 专项设计 6.1 竖向设计 6.1.1 应按照河道规划断面要求,兼顾防汛、生态景观和亲水活动的需要,满足河道自净能力和游人 安全的前提下,创造不同的水深环境与水岸空间形态,丰富河道生态景观。 6.1.2 应按照 GB 50420-2007 中第 4 章确立的程序。 6.1.3 应按照河道绿地周围城市竖向标高和排水条件提出绿地内地形的控制高程。 6.1.4 地面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使用 GB 51192-2016 表 4.3.3 中界定的数值。 6.1.5 应考虑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水生植物种植的坡面应在 30°以下。 6.1.6 应在保留河道现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进行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坚持最小化改造地 形地貌的设计原则。 6.1.7 宜挖填结合,土石方平衡。 6.2 6.2.1 种植设计 基本要求 6.2.1.1 植物选择应采用适合长春市生长的乡土植物种类为主,突出地域特色,尊重地域文化和民族 习俗。 6.2.1.2 在设计中应将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 相结合,落叶树与针叶树相结合,避免单一植物品种大面积使用,充分体现植物多样性。 3 DB2201/T 5—2021 6.2.1.3 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相结合的种植形式,使河 道绿化景观具有生态感、层次感、色彩感。 6.2.1.4 为保证泄洪安全,在近水一侧的河道绿地应慎用灌木。 6.2.1.5 应构建适应水陆梯度变化的近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确定其合理的种 植密度。 6.2.1.6 在地被植物配植上,应用乡土适生的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等进 行合理搭配。 6.2.1.7 对在下沉式绿地、蓄水池和生态缓冲带等周边应选择种植耐水湿植物,应避免潮湿、积水影 响植物生长。 6.2.2 树种选择 6.2.2.1 6.2.2.2 6.2.2.3 6.2.3 按照 LY/T 2647-2016 中 6.2 的规定执行。 长春市河道绿化景观适生树种选择,相关示例参见附录 A 和附录 B。 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宜种植苗圃生产的、经过移栽或假植的全冠苗,不宜用山地苗。 植物配置 6.2.3.1 应以自然式种植形式为主,应少用或不用规则式种植。 6.2.3.2 按照 GB 51192-2016 中 4.2.18 规定的执行。 6.2.3.3 在水位变动区应以种植草本植物为主,不宜密植乔、灌木。 6.2.3.4 在离开河道边缘一定区域之外的绿地,应运用乡土高大骨干植物种类,增加高大植物栽植的 范围和数量。 6.2.3.5 应配置具有季相变化的植物种类,积极运用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种类,丰富河道绿化景观。 6.2.3.6 结合本地冬季漫长的特点,运用观树型、观枝干、观宿叶、观存果等植物营造丰富多彩的冬 季景观。 6.2.3.7 应注重异龄搭配,规格控制。 6.2.3.8 不宜采用根部较难与地下土壤结合、寿命短、可持续性差、造价高的草坪卷。 6.2.3.9 不应大面积设计模纹剪形植物、草坪、花海等。 6.3 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 6.3.1 应在保证河道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以河道绿化景观设计确定的路网及等级为依据,结合现场实 际,进行园路的宽度、
DB2201-T 5-2021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规范 长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4:05: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