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online
ICS 65.020.99 B 61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420—2020 代替 DB63/T 1420-2015,DB63/T 1424-2015 枸杞有机栽培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2020 - 08 - 11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9 - 01 实施 发 布 DB63/T 1420—2020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代替DB63/T 1420-2015《有机枸杞种植基地建设技术规范》和DB63/T 1424-2015《有机枸杞 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整合了DB63/T 1420-2015和DB63/T 1424-2015的技术内容,与DB63/T 1420-2015 和DB63/T 1424-201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水环境质量要求增加了地表水质达到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达到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防护林带建设中分别提出了主、副林带的栽植技术方法; ——具体提出了缓冲带建设技术方法; ——施肥技术分为施基肥和土壤追肥,分别在栽植前的整地环节和栽植后的土壤管理具体表述; ——苗木类型明确为枸杞良种无性繁殖苗;苗木规格调整为按照DB63/T 236《青海主要造林树种苗 木质量分级》执行,取消了表述不明确的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昆仑河枸杞有限公司、 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樊光辉、王占林、孙允武、才让旦周、蒲青、张得芳、徐峰、陈进福、段国珍、 时保国、杨文智、李永良、樊彦新。 本标准代替了DB63/T 1420-2015和DB63/T 1424-2015。 DB63/T 1420-201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3/T 1420-2015。 DB63/T 1424-201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3/T 1424-2015。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1 DB63/T 1420—2020 枸杞有机栽培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枸杞有机栽培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基地建设条件、基地规划、整地与施肥、栽植、土壤 管理及施肥、灌溉、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建立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海西州和海南州枸杞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9630 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NY 525 有机肥料 DB63/T 236 青海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630、NY 52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有机枸杞 枸杞在栽培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等投入物,不采用基因工程 技术及其产物,并且经过合法机构依据有机食品相关标准认证,获得有机认证证书的枸杞果实。 3.2 防护林带 在种植基地周围以防御自然灾害、保护农田、控制漂移污染、保障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带状形式 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3.3 缓冲带 2 DB63/T 1420—2020 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 渡区域。 3.4 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氮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 提高作物品质。应经有机认证或有机认证机构允许。 4 基地建设条件 4.1 自然环境条件 基地气候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数大于等于2500 h,10 ℃积温大于等于1500 ℃,年降 水量50 mm~200 mm,无霜期大于100 d。地块应地势平坦,土壤以沙壤土、灰漠土、灰棕漠土为主,土 壤层厚度大于等于50 cm,土壤pH 7.2~8.5。 4.2 基地建设环境条件 4.2.1 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二级标准。 4.2.2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的要求。 4.2.3 水环境质量 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地表水质达到GB 3838的要求、地下水质达到GB/T 14848的要求。 5 基地规划 5.1 选址 选择集中连片,有水源保障,远离城市及工矿区、交通主线、生活垃圾厂、禽畜养殖场1.0 km以上; 周围3.0 km及主导风向5.0 km以内无工矿污染区的区域建设基地。 5.2 栽培区规划 2 2 按20 hm ~30 hm 设立一个枸杞栽培小区,每个小区间栽植防护林带。 5.3 灌溉设施 建设完善配套的渠道灌溉或管道滴灌等设施。 5.4 防护林带 5.4.1 防护林带的建设与基地的渠、路等设施相结合。主林带方向与主风方向垂直,栽植 4 行~6 行 乔木,株行距 2.0 m×2.0 m,带间距 500 m。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栽植 3 行~4 行乔木,株行距 2.0 m ×2.0 m,间距 250 m。 3 DB63/T 1420—2020 5.4.2 林带树种宜选择新疆杨、河北杨、小叶杨、胡杨、乌柳和沙棘等。 5.5 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应与渠道、防护林相结合,道路宽度为4 m~6 m,高出地面30 cm以上,实现道路互通互联。 5.6 缓冲带 缓冲带宽度大于30 m,乔灌混载,乔木株行距2 m×2 m,灌木株行距1 m×2 m。 6 整地与施基肥 6.1 整地 栽植前1年秋季,平整土地,深翻土地25 cm~30 cm,并灌足冬水;翌年春季栽植前浅耕细耙,按株 行距挖栽植穴,长、宽、深均为40 cm。 6.2 施基肥 栽植前结合整地施基肥。采用大穴培肥,培肥穴规格50 cm×50 cm×50 cm,每穴施有机肥料3 kg~ 5 kg。施肥时将有机肥料与表土混匀回填。有机肥料应符合NY 525的要求。 7 栽植 7.1 种苗选择 选择国家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枸杞良种。 7.2 苗木类型与规格 7.2.1 苗木类型 选择符合7.1要求的枸杞良种无性繁殖苗。 7.2.2 苗木规格 按照DB63/T 236执行。 7.3 栽植 栽植要求如下: ——栽植时间: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 ——株行距:机械化栽培园栽植株行距为 1.0 m×3.0 m;普通栽植园栽植株距 0.75 m~1.0 m,行距 2.5 m~3.5 m。 ——栽植方法:栽植时采用穴植,每坑内放 2 kg~3 kg 的有机肥料,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进行 栽植,栽植后灌足水。 ——成活率:≥70%以上。 8 经营管理 4 DB63/T 1420—2020 8.1 春季浅翻 4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浅翻土壤10 cm~15 cm。 8.2 秋季深翻 8月下旬至9月上旬,盘根范围内,浅翻10 cm~15 cm,外围深翻20 cm以上。 8.3 中耕除草 5月~8月中耕除草2次~4次。 8.4 土壤追肥 每年春季或秋季施1次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应符合NY 525的要求。 距枸杞植株主干40 cm处,沿栽植行开40 cm深、宽30 cm的沟,施入有机肥料,封沟灌水。施入量 2 2 45 t/hm ~75 t/hm 。 8.5 灌溉 8.5.1 全面灌溉 栽植后及时整园漫灌1次。第1年每月漫灌一次,直至冬灌结束。第2年后春灌1次,生长季7月份3~ 5次,冬灌1次。 8.5.2 滴灌 未进行整园漫灌的栽植后延长滴灌时间,以根系周围灌透为止,以后根据土壤墒情实时滴灌。 9 病虫害防控 9.1 病虫害种类 病虫害种类包括: ——主要虫害有枸杞蚜虫、枸杞瘿螨、枸杞负泥虫、枸杞锈螨、枸杞木虱等; ——主要病害有枸杞炭疽病、枸杞根腐病、枸杞白粉病等。 9.2 病虫害防控方法 9.2.1 农业防治 早春土壤浅耕、中耕除草、挖坑施肥、灌水封闭和秋季晒垡。及时清理残、枯、病、虫枝条及病 死株,集中至枸杞种植区外销毁。 9.2.2 物理防治 用人工扑杀、阻隔、诱杀等方法防治枸杞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9.2.3 有机农药防治 利用植物源和矿物源有机农药进行防治,有机农药应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 录B。 5 DB63/T 1420—2020 10 采收 采收工具和器具及时清洗和消毒,采收过程中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11 制干 采用有机枸杞专用烘干设备制干,制干过程中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12 仓储 按照GB/T 19630执行。 13 建立技术档案 关键技术环节应有详细完整的记录和档案,清单参见附录C。 6 DB63/T 1420—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物理防治病虫害 表A.1给出了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表A.1 物理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种类 枸杞蚜虫 物理防治方法 黄色粘虫板防治 悬挂银灰膜 防治时间 防治期: 5 月~8 月 主要防治方法 在枸杞田间距地面 140 cm 高处, 悬挂黄色粘虫板, 采用棋盘式布局; 在枸杞园行间悬挂银灰色塑料条,高度等高或高 于枸杞植株。 以树行为中线,在树行两侧同时覆膜,范围为枸 枸杞负泥虫 枸杞木虱 地膜覆盖防治 防治期: 人工捏除防治 4 月、5 月 地膜覆盖防治 防治期: 黄色粘虫板防治 4 月、5 月 杞树冠下超出冠幅在地面垂直投影外侧 15 cm~ 20 cm 处,将两侧膜靠近树行的内侧边,拉拢叠 到一起,重叠宽度 5 cm~10 cm,两侧边均用土压 实。应先施肥、后覆膜、再灌水。 枸杞负泥虫的幼虫和“人”字形排列卵块易辨认, 可用手将枝条、叶片上的虫卵和幼虫捏除。 可结合枸杞负泥虫用地膜覆盖法防治。 在枸杞田间距地面 140 cm 高处, 悬挂黄色粘虫板, 采用棋盘式布局; 防治期: 枸杞炭疽病 —— 7 月、8 月、1 月; 最佳防治期: 阴雨之前 1 d~2 d。 在天气最冷的 1 月敲打震落病虫残果。清园,去 除田间病、残果,把病残枝、叶、果全部带出园 外集中销毁。 7 DB63/T 1420—2020 BA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有机农药防治病虫害 表B.1给出了使用有机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表B.1 有机农药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种类

pdf文档 DB63-T 1420-2020 枸杞有机栽培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420-2020 枸杞有机栽培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420-2020 枸杞有机栽培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420-2020 枸杞有机栽培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8:24:4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