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online
ICS 备案号: DB51 四 川 省 ( 甘 孜 州 ) 地 方 标 准 DB 5133/T 8-2019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Main Epi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ure Practical Standard of Yak 2019 - 03 - 25 发布 甘孜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4 - 25 实施 发 布 DB5133/T 8-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主要疫病 .......................................................................... 2 5 环境卫生条件 ...................................................................... 2 6 主要疫病防治技术 .................................................................. 2 7 兽药使用 .......................................................................... 2 8 传染病防治技术 .................................................................... 3 9 主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 3 10 病死牦牛无害化处理 ............................................................... 5 11 疫病防治档案建立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免疫档案 ........................................................ 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驱虫档案 ........................................................ 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兽医处方笺 ...................................................... 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用药记录 ........................................................ 9 I DB5133/T 8-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和《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甘孜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甘孜藏族自治州农牧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和强 张朝辉 徐林 计慧姝 杨怀珍 彭玉婷 益西 李劲 唐川 余劲 II DB5133/T 8-2019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牦牛主要疫病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的兽医防疫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甘孜州牦牛的主要疫病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656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T 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规程》 DB51/T 476《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DB51/T 782《家畜炭疽防治技术规范》 DB51/T 575《牛羊猪布鲁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DB51/T 1105《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兽药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种畜禽管理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牦牛 Yak 1 DB5133/T 8-2019 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牛属、牦牛种,是世界上生活海拔最高的哺乳动物。在甘孜州18个县(市) 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3.2 预防性驱虫 Preventive deworming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按照预先拟订的驱虫计划,在每年的一定时间进行驱虫工作。 3.3 治疗性驱虫 Therapeutic deworming 以治疗一种或多种寄生虫病为目的进行的驱虫。 4 主要疫病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炭疽(anthrax)、布鲁菌病(brucellosis)、巴氏杆菌病 (pasteurellosis)、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disase)、线虫(nematode)、 吸虫(trematode)、焦虫(the focal worm)等。 5 环境卫生条件 结合我州实际,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应除毒杂草,棚圈、用具进行定期消毒,污水、污物处理应符 合国家环保标准,防止污染环境。 6 主要疫病防治技术 6.1 疫苗使用 牦牛免疫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实施计划免疫。使用疫苗等 生物制品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规定。 6.2 消毒规则 建立科学的消毒程序和制度,定期对圈舍、用具、环境消毒。宜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圈舍 和器具消毒。消毒应按GB/T 16569的规定执行。 6.3 调运检疫 养殖场(小区)内,应坚持自繁自养,确需引进牦牛时,应从非疫区引种,应按GB 16567的规定进 行检疫,经隔离观察15d-30d后由县级动物防疫部门确定健康合格后方可合群饲养。 牦牛离开饲养地前,应按GB 16549的规定进行产地检疫。 7 兽药使用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兽药及生物制品应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 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兽 药质量标准》、《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2 DB5133/T 8-2019 不应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所列的和其他禁用兽药或人用药物,不应使用 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作为兽药使用的药物。 8 传染病防治技术 8.1 口蹄疫 应按照DB51/T 476的规定执行。 8.2 炭疽病 应按照DB51/T 782的规定执行。 8.3 布鲁氏菌病 应按照DB51/T 575的规定执行。 8.4 巴氏杆菌病 8.4.1 诊断 可根据病理变化进行鉴别诊断,如有需要可进行实验室监测。 8.4.2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经常发生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地方,要坚持注射牛出败疫苗。确定牛发 生牛出败病后,对村寨里的牛,也要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防止扩散。 8.4.3 治疗 病牛可用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天。重症病牛在用磺胺药物的同时,肌肉注射 青霉素钾,四环素配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疗效也较好。 8.5 沙门氏菌病 8.5.1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的分离培养和 鉴定,或采用荧光抗体技术进行诊断。 8.5.2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牛群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治疗病 牛和带菌牛,对其停留过的场地、圈舍和使用过的用具等进行消毒,死亡牛深埋或焚烧;疫区可选择犊 牛副伤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8.5.3 治疗 抗血清治疗,抗沙门氏杆菌病血清100ml~150ml,肌肉注射。 药物治疗,氯霉素,每千克体重口服20mg,每天4次,连服4d,初次剂量加倍。磺胺甲基异恶唑, 每千克体重每天20mg~40mg,分2次口服。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每天10mg,分2次口服,连用1周。由 于沙门氏杆菌常出现耐药菌株,使用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换另一种药。有条件的最好先做药敏试验。 9 主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9.1 驱虫药物选择 3 DB5133/T 8-2019 临床上一般采取组合用药对不同虫种进行驱虫,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驱虫效果,根据流行特点可选用 长效伊维菌素组合丙硫苯咪唑片、硝氯酚组合阿维菌素、双羟萘酸噻嘧啶组合吡喹酮、阿苯达唑组合伊 维菌素、阿维菌素组合氯氢碘硫铵钠等。 9.2 棘球蚴病(包虫病) 应按照DB51/T 1105的规定执行。 9.3 消化道线虫病 9.3.1 症状 各类线虫的共同症状,主要表现明显的持续性腹泻,排出带黏液和血的粪便;幼畜发育受阻,进行 性贫血,严重消瘦,下颌水肿,还有神经症状,最后虚脱而死亡。 9.3.2 诊断 本病诊断多采取综合诊断(如: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尸体剖检、粪便检查、虫卵数量 等)。 9.3.3 防治 宜改善饲养管理,合理补充精料,棚圈要通风干燥,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饲料及水源。牛粪应 放置在远离牛舍的固定地点堆肥发酵,以消灭虫卵和幼虫;根据病原微生物特点的流行规律,不宜在低 洼潮湿的牧地上放牧。不宜在清晨、傍晚和雨后放牧,防止第三期幼虫的感染;每年5月-6月和11月-12 月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9.4 肝片吸虫 9.4.1 症状 主要表现为慢性渐进性消瘦,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鼓胀,前胃迟缓,被毛无光,贫 血消瘦,

pdf文档 DB5133-T 8-2019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甘孜藏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33-T 8-2019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甘孜藏族自治州 第 1 页 DB5133-T 8-2019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甘孜藏族自治州 第 2 页 DB5133-T 8-2019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甘孜藏族自治州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23:41:2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