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online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65.020.30 B 40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183—2019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抗性鉴定方法 Regulation of identification for silkworm nuclear polyhedrosis resistance 2019-02-15 实施 2019-01-15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T 218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蚕蜂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浙江省种植业管理 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鲁兴萌、周金钱、邵勇奇、楼霞、赵新华、谷利群、王永强、徐杰、张三妹、 黄衍峰。 I DB33/T 2183-2019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抗性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家蚕核型病毒多角体试验用悬浮液的制备、 计数及保存,半数致死浓度测定,抗性鉴定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核型多角体病抗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DB33/T 2019 蚕种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病毒 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为杆状病毒科、真杆状病毒亚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的一种。 3.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病毒多角体 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nd inclusion body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病毒在家蚕体内繁殖后,形成包埋了大量病毒的多角体,在生物光学显微镜下呈 六角形,并具有较强折光性。 3.3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 silkworm nuclear polyhedrosis 核型多角体病病毒在家蚕体内大量繁殖,蚕体呈乳白色、体躯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典型病征, 或致死的病害。 1 DB33/T 2183-2019 3.4 半数致死浓度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 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添食攻毒感染,使 2 龄家蚕半数死亡所需的病毒多角体浓度。 3.5 攻毒 challenge test 以人工添毒的方法,将病毒多角体悬浮液均匀涂抹于桑叶背面,喂饲家蚕使之感染。 3.6 抗性指数 resistance index 用于衡量参试蚕品种抗性的指数,以参照品种 LC50 平均值为 100R。 4 家蚕饲养 按DB33/T 2019中简化催青的要求催青,常规饲养至2龄起蚕。 5 家蚕核型病毒多角体试验用悬浮液的制备、计数及保存 5.1 悬浮液的制备 5.1.1 添食 6 将纯化的病毒多角体,用蒸馏水配成1×10 个/毫升浓度的攻毒液。取3 片大小约10 cm×10 cm清洁 桑叶,用脱脂小棉球蘸取5 ml,均匀涂抹在每片桑叶背面,喂饲100头4龄起蚕,基本食净后(约12 h), 改用清洁桑叶喂饲。在24℃~25℃的温度下,饲养7 d~10 d备用。 5.1.2 制备 从饲养的攻毒蚕中,选择有体色乳白和体躯肿胀典型病征,但尚未出现狂躁爬行病症和皮破之前, 用剪刀从病蚕的腹足或尾角收集其体液,经2层脱脂纱布过滤,然后将滤液用3000 r/min离心10 min, 弃上清;沉淀用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悬浮后,再用3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重复离心3 次~5次, 至沉淀呈较为均质的乳白色,再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悬浮,即成病毒多角体悬浮液。 5.2 病毒多角体的计数 9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病毒多角体悬浮液中多角体的数量,并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成1×10 个/毫升的病毒 多角体悬浮液母液,直接使用或置4℃冰箱内备用。 5.3 病毒多角体悬浮液的保存 5.3.1 保存方法 2 DB33/T 2183-2019 将病毒多角体悬浮液置4℃保存。 5.3.2 保存时间 病毒多角体悬浮的有效保存时间为≤2年。 6 半数致死浓度测定 6.1 攻毒用多角体悬浮液的配制 9 9 8 将病毒多角体悬浮液母液(1×10 个/毫升)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10 个/毫升、1×10 个/毫升、 7 6 5 1×10 个/毫升、1×10 个/毫升和1×10 个/毫升的稀释病毒多角体悬浮液。也可采用类似的其它10倍梯度 方法制作稀释病毒多角体悬浮液。病毒多角体悬浮液母液及梯度稀释液的有效保存时间为≤1 个月。 6.2 攻毒对象和设区 6.2.1 攻毒对象 测试蚕品种、对照蚕品种的 2 龄起蚕。 6.2.2 攻毒设区 设5个10倍稀释浓度病毒多角体悬浮液,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30头蚕。同时设无菌生 理盐水添食作对照区。 6.3 攻毒添食与饲养 取1片清洁适龄桑叶,切成约5cm×5cm的方块叶,用小脱脂棉球将200 μL的病毒多角体悬浮液均匀 涂抹在方块叶背面后喂食。待桑叶基本食净(约12 h)后,改饲清洁桑叶,在25℃~ 27 ℃的温度下饲 养。 6.4 病死蚕计数 6.4.1 校验 对照区有非核型病毒多角体病因素引起的异常,试验重做。 6.4.2 病死蚕统计 从2 龄起蚕攻毒开始到2 眠眠起止,为病死蚕计数时间。有核型病毒多角体病典型病征的蚕,计为 病死蚕;没有典型病征的3龄起蚕,计为健康蚕。对不能确定的迟眠蚕,取其血用显微镜检查,检到有 家蚕核型病毒多角体的,计入病死蚕。计算各浓度区的死亡率和平均死亡率。 6.5 半数致死浓度的计算 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计算,采用Reed-Muench法。 ………………..(1) 式中: 3 DB33/T 2183-2019 LC50——半数致死浓度; DU50——死亡率超过50%试验组的累计死亡率; DD50——死亡率低于50%试验组的累计死亡率; logN——稀释因子的对数; DU50-log——累计死亡率超过50%试验组的病毒多角体悬浮液浓度对数。 7 抗性鉴定评价 7.1 抗性参照蚕品种 抗性参照蚕品种设2个,菁松×皓月(正反交)、秋丰×白玉(正反交)。参照品种与待鉴定评价品种同 步试验,按照本标准第6章计算LC50。 7.2 抗性指数 以2个参照蚕品种的LC50平均值为100R,再根据待测蚕品种的LC50换算出该品种的抗性指数。 7.2.1 参照蚕品种的半数致死浓度平均值 CKLC50 CK1LC50 CK 2 LC50 CK 3LC50 CK 4 LC50 100 R ............... (2) 4 式中: CKLC50——参照品种的半数致死浓度平均值; CK1LC50、CK2LC50、CK3LC50、CK4LC50——2个对照品种(正反交)的半数致死浓度; 100R——对照种抗性指数。 7.2.2 待测蚕品种的抗性指数 TGI TGLC50 100 R ................................. (3) CKLC50 式中: TGI——待测蚕品种的抗性指数; TGLC50——待测蚕品种的半数致死浓度; CKLC50——对照品种的半数致死浓度平均值。 7.3 抗性等级评级 按照表1对家蚕品种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等级作出鉴定评价。 表 1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等级 核型多角体病抗性等级 超强 (Ultrastrong) 强 (Strong) 一般 (General) 弱 (Weak) 4 抗性指数 >1600R 201R ~ 1600R 50R ~ 200R <50R 应用建议 可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流行严重的蚕区饲养 可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流行较严重的蚕区饲养 可在非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流行的蚕区饲养 慎用 DB33/T 2183-2019 8 数据修约 按GB/T 8170要求,保留2位小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3-T 2183-2019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抗性鉴定方法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3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3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4:12:22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508.7 KB)
分享
友情链接
T-CNFPIA 3007—2019 超薄高密度纤维板.pdf
CISSP官方学习指南(OSG)第9版 中文版.pdf
GB-T 36305-2018 防伪票证产品技术条件.pdf
T-GHDQ 114—2022 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和态势感知技术要求.pdf
GB-T 35347-2017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pdf
KSME2001_Adaptive compensation control of vehicle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for smooth shift transients based on intelligent supervisor.pdf
T-CEC 595—2022 基于云的电力应用的开发与测试要求.pdf
ISO 17987-8-2019.pdf
GB-T 42381.130-2023 数据质量 第130部分:主数据:特征数据交换:准确性.pdf
T-GDWJ 013—2022 广东省健康医疗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技术规范.pdf
T-RZCX 006—2022 日照绿茶加工技术规程.pdf
T-ZZB 0398—2018 环保节能舒适电热油汀.pdf
数据资产管理制度.pdf
SN-T 5405.1-2021 互联网环境下的认证技术指南 第1部分:总则.pdf
GB-T 35275-2017 信息安全技术 SM2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pdf
DB11-T 945.1-202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1部分:通则 北京市.pdf
GA 1800.1-2021 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1部分:电网企业.pdf
GB-T 41885-2022 浮空器分类和分级.pdf
GB-T 38499-2020 消毒剂稳定性评价方法.pdf
SN-T 2846-2011 鹦鹉热检疫技术规范.pdf
1
/
3
9
评价文档
赞助3元 点击下载(508.7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3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