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online
ICS 65.020.01 B40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390—2018 代替 DB63/T 390-2002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2018 - 12 - 26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3 - 20 实施 发 布 DB63/T 390—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草地改良的主要方法 ................................................................ 1  4 改良草原的管护利用 ................................................................ 5  I DB63/T 39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T 390-2002《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与DB/T 390-2002《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范围”明确了退化草地程度(见 1); ——修订“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相关的技术规程(见 2); ——修订“草地改良方法”中相关条款(见 3.3,3.1,3.2,3.4,3.5,3.6,3.8); ——修订“管护方法”中相关条款(见 4.1)。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牧业项目管理中心、青海省退牧还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省草原 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振英、容旭翔、陆阿飞、邓艳芳、王立亚、段彦敏、常祺、冯廷花、李清云、 何孝德、唐炳民、许瑾、慈建勋。 本标准是对DB/T 390-2002的第一次修订。 II DB63/T 390—2018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草原改良的方法、管护利用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草原轻度、中度、重度退化区的改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10205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JB/T 7137 镀锌网围栏基本参数 JB/T 7138 编结网围栏 NY/T 525 有机肥料 DB63/T 241 青海省灭治草原毒草技术规程 DB63/T 437 编结网围栏 DB63/T 787 草地害鼠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788 草地蝗虫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789 草地毛虫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819 天然草地补播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820 垂穗披碱草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934 青海冷地早熟禾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1064 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质量分级 3 草地改良的方法 3.1 鼠虫害防控 按DB63/T 787、DB63/T 788、DB63/T 789执行。在鼠害防治后的区域建设鹰巢和鹰架,参照DB63/T 790执行。 3.2 防莠 参照DB63/T 241执行。 3.3 封育 根据不同退化草原的状况及利用方式在一定时期及范围内用一定的措施管护起来,不加利用。 1 DB63/T 390—2018 3.3.1 封育范围 包括因鼠类危害、利用过度而退化、沙化及水土流失严重的草地,补播或新建立的改良草地也可采 取封育措施。 3.3.2 封育时间 补播或新建立的改良草地一般封育两年后轻度利用;轻度退化草原封育时间应在1年左右;中度退 化草原封育时间应为2 年~3 年;坡度大于25°的重度退化草原封育时间为5年以上。 3.3.3 封育材料 青海省采用的围栏封育材料有:缠绕式镀锌钢丝网围栏建设、环扣式镀锌钢丝网围栏建设、拉刺铁 丝网等多种形式。按JB/T 7137、JB/T 7138等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围栏执行。 3.4 草原施肥 3.4.1 施肥时间 依据不同草场类型、土壤营养现状和施肥目的确定施肥时间,一般基肥的施肥时间在4 月~6 月, 追肥时间在7 月~8 月。 3.4.2 肥料种类 依据不同草场类型、土壤营养现状和施肥目的确定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天然草地上施用的肥料种类 主要是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机肥料主要有厩肥、复合有机肥等,主要作为基肥;无机肥料主要有磷 酸二铵、尿素等,作为基肥和追肥。 3.4.3 施肥方法 天然草原施肥方法主要为表面撒施和机械条播施肥。 3.4.4 施肥量 计划施肥量(Kg) 牧草需要某养分量  2 2 土壤可供某养分量  该肥料利用率(%) 肥料中某养分含量(%) 2 2 参考用量:厩肥15000 kg/hm ~30000 kg/hm ;磷酸二铵150 kg/hm ~300 kg/hm ;复合有机肥料 2 2 450 kg/hm ~1500 kg/hm 。 3.4.5 3.4.5.1 肥料质量 颗粒有机肥料 一般按NY 525标准执行,即颗粒有机肥有机质(以干基计)≥45%,总养分(N+P2O5+K2O)的质量 分数(以烘干基计)≥5.0%,水分(游离水)的质量分数≤30%,酸碱度PH 5.5—8.5。 3.4.5.2 无机肥料 常用磷酸二铵一般按GB/T 10205标准执行,即总养分(N+P2O5)的质量分数(%)≥64%,总氮(%)≥ 17%,有效磷(%)≥45%,水溶磷(%) ≥87%,水分(%) ≤2.5%,粒度(%)(Ф1~4mm) ≥90%颗粒,平均抗 压强度(N) ≥20。 2 DB63/T 390—2018 3.5 划破草皮 对高坚实度板结层的根茎型或根茎疏丛型草根絮结、通透不良的退化草地划破草皮。 3.5.1 划破草皮适宜区 划破草皮适宜区域为植被盖度在40%~70%之间、坡度小于25度地势平坦的高寒草甸类退化草原。 3.5.2 作业方式 采用机引方式无壁犁、破土切根机、划破补播机等沿等高线进行草皮划切,划破应结合补播、施肥 等措施进行。 3.5.3 深度与行距 划破深度为10 cm~15 cm,以把草皮划破为度,不可使草皮翻转或覆盖,划破裂缝宽4 cm~5 cm, 行间距30 cm~60 cm为宜。 3.5.4 时期 划破草皮的适宜时间,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应在早春4 月~6 月土壤解冻后或晚秋9 月~10 月牧草生长基本停止,土壤水分适当时进行。 3.6 松耙 在根茎型禾本科牧草占优势的开阔、平坦草原进行,增加土壤孔隙,增强土壤的蓄水通气能力,促 进牧草复壮与自我繁殖。 3.6.1 机械选择 采用缺口重耙或旋耕犁。 3.6.2 松耙时期 松耙宜在早春土壤解冻2 cm~3 cm进行。 3.6.3 松耙深度 耙深13 cm~16 cm。 3.7 免耕播种 在不破坏或少破坏草原原有植被的情况下,播种一些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牧草。参照DB63/T 819、 DB63/T 820和DB63/T 934执行。 3.7.1 补播草地的选择 年降水量在100 mm以上,土层厚度在15 cm以上,植被盖度为30%-50%的地区:原有植被稀疏或中度 退化的草原;滥垦、滥挖使原有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或风沙危害的草原;清除了灌木、毒草及其他 非理想植被的草原;原有植被饲用价值差或种类单一,需要增加优良牧草的草原;开荒后的弃耕地等。 3.7.2 地面处理 3 DB63/T 390—2018 补播前有鼠虫害的地区在前一年先进行鼠虫害灭治,可以用免耕补播机一次性进行开沟、播种、复 土和镇压,也可以先进行整地,后用缺口重耙、轻耙耙碎土块,使其细碎,保证牧草种子与土壤良好接 触。潮湿而粘重的土壤除外,播种后一定要进行覆土和镇压。 3.7.3 牧草种类及质量 根据草原退化区的生境条件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可单播也可混播。放牧用草地补播以下繁草为主, 刈割用草地以上繁草为主,建立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草地以根茎型或匍匐型草种为主。种子必须经省 级牧草种子检验部门检验合格,达到国家三级以上分级标准。参照GB/T 6141、GB/T 6142和DB63/T 1064。 3.7.4 种子处理 机械播种时,带有长芒的禾本科牧草种子要进行断芒处理,硬实率高的豆科牧草种子进行硬实处理。 3.7.5 播种量及播深 补播牧草播种量,应根据牧草种类、纯净度、发芽率、播种技术要求、当地气候条件及牧草利用方 向,遵循适量下种、合理密植的原则来确定。我省主要补播牧草单播播量见表1。 表1 青海省主要补播牧草单播播量(100%种子用价)及复土深度 播种量(kg/hm2) 行距(cm) 复土深度(cm) 披碱草 10 30 3.0 老芒麦 10 30 3.0 无芒雀麦 10 30 3.0 芨芨草 10 30 3.0 针茅 10 30 2.0 同德小花碱茅 6 15 1.0 青海草地早熟禾 8 15-30 1.0 西伯利亚冰草 10 15-30 2.0 扁穗冰草 10 15-30 2.0 沙蒿 7 15-30 2.0 10-12 15-30 2.0 青海冷地早熟禾 8 15-30 1.0 青海中华羊茅 10 30 2.0 牧草名称 紫花苜蓿 3.7.6 混播牧草 牧草种子合理的混播组合是人工草地维持较高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持久性的基础,不同品种的上繁草 和下繁草的合理搭配可有效地优化人工植被的群落结构,一般选用疏丛型上繁禾草+根茎型下繁禾草+ 根茎-疏丛型下繁禾草,不同牧草混合搭配,进行种植。 3.7.7 播种期 在高寒牧区播种时期宜掌握在5月上旬~6月中旬。 3.7.8 免耕播种方法 4 DB63/T 390—2018 采用条播、撒播和穴播。条播包括机械条播和人工条播两种,撒播包括人工撒播和飞机撒播。在地 势开阔,坡度小于25°,采用机引播种机(分层)

pdf文档 DB63-T390-2018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390-2018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390-2018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390-2018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4:09: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