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online
ICS 65.150 B 52 备案号: 湖 DB 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289—2017 黑尾近红鲌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on-pollution breeding of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报批稿) 2017 - 10 - 20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2 - 20 实施 发 布 DB42/T 1289—2017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环境条件 .......................................................................... 1 4 苗种质量 .......................................................................... 1 5 鱼苗培育 .......................................................................... 1 6 鱼种培育 .......................................................................... 2 7 成鱼池塘养殖 ...................................................................... 3 8 鱼病防控 .......................................................................... 5 9 捕捞与运输 ........................................................................ 5 I DB 42/T 1289—2017 II DB42/T 1289—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武汉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贵英、李 清、李 佩、陈 见、孙艳红、刘英武、魏辉杰、李 伟、王守荣、 孙仁利、魏保辉。 III DB42/T 1289—2017 黑尾近红鲌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北省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无公害养殖环境、苗种质量、 鱼苗培育、鱼种培育、成鱼池塘养殖、鱼病防治及捕捞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黑尾近红鲌苗种培育和成鱼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DB 4201/T 411.1 黑尾近红鲌 3 环境条件 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产地环境与水质应符合NY 5361的规定。 4 苗种质量 4.1 苗种来源 来源于国家或省级黑尾近红鲌原(良)种场。 4.2 质量要求 种质应符合DB4201/T 411.1的规定。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 5 鱼苗培育 5.1 池塘条件 鱼苗培育池适宜面积为0.13 hm2~0.33 hm2;培育池前期适宜水深为0.8m,后期适宜水深为1.5 m。 5.2 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清整、药物清池、注水、试水等按SC/T 1008的规定执行,常见药物的清塘方法和用量见表1。 1 DB 42/T 1289—2017 5.2.1 放鱼前 3 d~5 d,施用 1500 kg/hm2~2250 kg/hm2 经发酵的畜禽肥料或绿肥作基肥。 表1 生石灰和漂白粉清塘方法与用量 药物名称 质量 生石灰 漂白粉 用量,kg/hm2 清塘方法 药性消失时间,d 1800~2250 用水溶化后,随即全池遍洒 7~10 202~225 用水溶化后,随即全池遍洒 3~5 水深 0.2m 水深 1.0m 白色块状 900~1050 有效氯含量 28%~30% 60~120 5.3 鱼苗放养 出膜平游后的鱼苗,在池塘轮虫高峰期之前适时下塘;放养量宜为225万尾/hm2~300万尾/hm2。 5.4 投喂与施追肥 开口饵料为豆浆、轮虫、小型枝角类等。豆浆为黄豆浸泡5 h~8 h或明显膨胀后带水磨浆,应保持 新鲜;豆浆每日投喂2次~3次,日投喂黄豆量为0.15 kg/万尾~0.20 kg/万尾。轮虫和小型枝角类人工 肥水培育。 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施经发酵的畜禽肥料750 kg/hm2~900 kg/hm2或适量生物肥;保持透明度为 25 cm~30 cm。 5.5 日常管理 5.5.1 巡塘 鱼苗放养后,每日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除蛙卵、杂草,检查鱼苗摄 食、生长及病虫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作好记录。 5.5.2 分期注水 鱼苗放养一周后,每3 d~5 d注水一次,每次加注10 cm~15 cm;待鱼体全长3 cm时,池塘水深应 为1.2 cm~1.5 cm。 5.6 出塘 鱼苗全长达2 cm~3 cm时应及时转入鱼种培育。出塘前2 d~3 d经拉网锻炼2次~3次后方可出塘或 运输,运输前在水泥池中流水暂养2 h~3 h;拉网锻炼具体操作方法按SC/T 1008规定执行。 6 鱼种培育 6.1 池塘条件 鱼种培育池适宜面积为0.33 hm2~0.67 hm2,适宜水深为2.0 m~2.5 m。 6.2 放养前的准备 按5.2的规定执行。 6.3 鱼种放养 当鱼苗全长达2 cm~3 cm时,可移入鱼种培育池培育。根据出塘规格要求,一次性放养15.0万尾 /hm2~22.5万尾/hm2。 2 DB42/T 1289—2017 6.4 投饲 6.4.1 饲料种类 豆浆或配合饲料等人工饲料。豆浆为黄豆浸泡5h~8h或明显膨胀后带水磨浆,应保持新鲜;配合饲 料粗蛋白含量为35 %~38 %,饲料应新鲜,质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6.4.2 投喂方式和投喂量 2 cm~3 cm鱼种下塘后3 d~5 d,每日投喂豆浆2次,日投喂黄豆量为1.5 kg/万尾~2.0 kg/万尾。 鱼种达到4 cm以上时,定点、定时投喂适宜口径的配合饲料,日投喂1次~2次,日投喂量一般为鱼总体 重的1 %~2 %;鱼种达到5 cm以上时,投喂适宜口径的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一般为鱼 总体重的4 %~6 %;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以每次投喂后2 h内吃完为宜。 6.5 施追肥 鱼种全长小于8 cm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追肥;具体按5.4的规定执行。 6.6 日常管理 6.6.1 巡塘 每日巡塘2次~3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发现浮头或病虫害应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每天检查饲 料台并清除残渣、杂物,检查进、出水口,防止鱼种逃逸。 6.6.2 分期注水 每隔15 d左右注水一次,每次加注10 cm~15 cm。 6.7 出塘 鱼种全长10 cm~18 cm时,及时进行稀疏、分池。分养前1d~2d经拉网锻炼1次~2次后方可分养或 运输;运输前在土池暂养5 h~6 h,或在水泥池流水暂养2 h~3 h。 7 成鱼池塘养殖 7.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0.33 hm2~2.00 hm2,水深2.5 m左右。 7.2 放养前的准备 7.2.1 清塘 池塘清整、药物清池等按SC/T 1008的规定执行。 7.2.2 注水 清塘后水深调整为1.0 m~1.5 m,注水时应用孔径为0.25 mm的网布过滤。 7.2.3 试水 放鱼前一日,将少量鱼种放入池内网箱中,经12 h~24 h观察,检查池水药物毒性是否消失。 3 DB 42/T 1289—2017 7.3 鱼种放养 规格宜为10 cm~18 cm,放养量为22500尾/hm2左右。 套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改善水质,规格一般为2 cm~3 cm或20尾/kg左右;套养2 cm~3 cm的鲢 3000尾/hm2~4500尾/hm2、鳙1000尾/hm2~1500尾/hm2,套养20尾/kg左右的鲢1500尾/hm2~2250尾 /hm2、鳙500尾/hm2~750尾/hm2。 7.4 饲料投喂 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2%~35%的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对应的 饲料粒径参见表2。 表2 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对应的饲料粒径 规格,g 12~25 25~300 300~750 >750 饲料粒径,mm 1.0 1.5 2.0 2.5 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饲原则。日投喂3次,早、中、晚参照投喂比例分别为 日投喂量的30%、20%、50%。在不缺氧的情况下,每天早上以天亮后尽早投喂;中午12:00左右投喂,下 午在天黑前1-2小时内投喂。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的1%~5%,具体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每 次投喂后2h内吃完为宜。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日投饲量参见表3。 表3 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日投饲量(参考值) 水温,℃ 投喂量(占鱼体重) ,% 10~15 1.0~1.5 15~20 1.5~3.0 20~24 3.0~4.0 24~28 4.0~5.0 >28 2.0~5.0 7.5 日常管理 7.5.1 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天气、水质变化和鱼的活动、吃食情况,确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 施。 7.5.2 保持水质

pdf文档 DB42-T 1289-2017 黑尾近红鲌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289-2017 黑尾近红鲌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289-2017 黑尾近红鲌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289-2017 黑尾近红鲌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5:54:1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