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2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471.2—2017 代替 DB33/T 471.2-2004 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ure of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 2017 - 07 - 19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8 - 19 实施 发 布 DB33/T 471.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代替DB33/T 471.2-2004《无公害加州鲈鱼 第2部分: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与DB33/T 471.2-2004《无公害加州鲈鱼 第2部分: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鱼苗培育; ——调整了鱼苗培育的放养密度; ——改进了鱼种培育; ——修改了配合饲料驯化; ——调整了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和养殖模式; ——删除了鱼蟹混养; ——改进了投饲方法; ——增加了尾水排放; ——增加了模式图; ——将原标准名称改成《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金、胡大雁、张高立、朱强、沈乃峰、陈丰刚、劳顺健、吕维娜。 本次为首次修订, 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T 471.2-2004。 I DB33/T 471.2—2017 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的环境要求、鱼苗培育、鱼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捕捞、 运输、尾水排放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大口黑鲈的池塘养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98 大口黑鲈 亲鱼、鱼苗和鱼种 DB33/T 721 水产养殖消毒剂使用技术规范 DB33/T 722 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使用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池塘要求 池塘塘底平坦少淤泥,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池塘的底质符合 NY 5361 要求。具体情况见表 1。 表1 不同养殖阶段池塘要求 类 别 面积 2 (m ) 水深 池塘坡比 (m) 鱼苗池 667~3340 1.0 ~ 1.5 ≥1:2 鱼种池 667~3340 1.0 ~ 1.8 ≥1:2 成鱼池 3334~13340 1.5 ~ 2.5 ≥1:1.5 3.2 水源水质 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NY 5051的要求。 4 鱼苗培育 4.1 放养前准备 1 DB33/T 471.2—2017 2 放干池水、清除塘底杂物、曝晒。放养前15 d~20 d,每667 m 面积用生石灰75 kg~100 kg,化 浆后全池泼洒。下塘前3 d~5 d,经60 目绢网过滤进水至水位0.8 m。 4.2 质量要求 从具有生产许可证的苗种场购进,为同批次繁殖出膜,规格均匀,体质健壮,符合SC/T 1098鱼苗 的要求。 4.3 放养 2 密度控制在每667 m 面积10 万尾以内为宜。宜选择晴天,水温10 ℃以上,在池塘的上风口放养, 并注意调节好运输氧气袋内与池塘水温差小于2 ℃。 4.4 日常管理 鱼苗下塘后,池塘水位保持0.8 m~1.0 m,10 d后池塘水位加到1.0 m~1.2 m,透明度保持在25 cm~ 30 cm,有适当浮游动物生物量,若透明度达不到要求,增施生物有机肥或氨基酸肥来培养饵料生物。 鱼苗经15 d~20 d的培育,规格达到1.8 cm以上转入鱼种培养。 5 鱼种培育 5.1 池塘准备 2 按本标准4.1执行,并在池塘中按0.3 KW/667 m 配备增氧机。 5.2 放养 2 每667 m 面积放养鱼种2 万尾~3 万尾,放养规格1.8 cm以上。鱼种质量符合SC/T 1098的要求。 5.3 驯食 5.3.1 驯食规格 当放养鱼种规格达到 3 cm~4 cm 时开始驯食。驯食前 1 d 可通过 60 目绢网过滤掉部分浮游动物。 5.3.2 驯食饲料 枝角类、剑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糠虾、鱼糜、专用配合饲料(对应规格见表 2),质量卫生标准 符合 GB 13078 的要求。 表2 鱼种规格与驯食饵料规格对应表 鱼种全长 糠虾全长 鱼糜粒径 配合饲料粒径 (mm) (mm) (mm) (mm) 30 10 1 0.3 40 20 2 0.6~0.8 50 30 2 1.0~1.5 60 / / 1.0~1.5 5.3.3 驯化方法 每口池塘设定 1 个投喂点,在投喂点架设一台小型水泵,投食时开机保持流水状态。驯食时,掌 握“少量多次、间隔均匀”的原则,宜白天全天驯食。驯化初期的饲料以枝角类、剑水蚤等大型浮游 动物,糠虾,鱼糜为主,直至绝大部分转化吃食配合饲料为止。驯化周期应在 15 d~20 d。 2 DB33/T 471.2—2017 5.4 投饲管理 驯食成功后,每天早、中、晚投喂专用配合饲料 3 次,早、晚两次为主。投喂的专用配合饲料粗 蛋白 46%~51%,粗脂肪 8%~12%。产品质量符合 NY 5072 的要求;粒径要适口,大小应根据鱼种的规格 适时调整。 5.5 水质管理 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水透明度保持30 cm左右,随着鱼种的生长,逐渐加水到1.2 m~1.5 m。池 塘水质较肥时,晴天中午注意适当开增氧机。 5.6 过筛分养 鱼种规格5 cm以上时,要适时过筛分养。拉网前停食一天,过筛后按不同规格分塘培育,规格小于 5 cm继续留塘驯化,规格5 cm以上的转入成鱼养殖阶段。 6 成鱼养殖 6.1 养殖模式 6.1.1 隔年鱼种放养 规格≤350 g上年未能达到上市的一龄大口黑鲈鱼种,需要留塘继续养殖,养殖时可套其他品种。 放养密度见表3。 表3 隔年鱼种放养密度表 品 种 规 格 数量 放养时间 2 (g/尾) (尾/667 m ) 大口黑鲈 隔年鱼种≤350 1000~1200 2月~3月 鲫鱼 ≥20 200~500 2月~3月 花鱼骨 20 ~50 100~300 2月~3月 白鲢 33 ~50 50~100 2月~3月 花鲢 33 ~50 20~30 2月~3月 6.1.2 当年鱼种放养 放养规格及密度见表4。 表4 当年鱼种放养密度表 品 种 规 数量 格 2 (尾/667 m ) 放养时间 大口黑鲈 当年鱼种≥ 5cm 2000~3000 5月~7月 花鱼骨 ≥5cm 300~500 6月~7月 白鲢 33 g~50 g 30~50 2月~3月 花鲢 33 g~50 g 20~30 2月~3月 6.2 放养前准备 2 下塘前3 d~5 d进水至水位1.0 m,并每667 m 面积配备0.3 kw~0.5 kw增氧机。 6.3 投饲管理 3 DB33/T 471.2—2017 6.3.1 饲料要求 配合饲料为浮性或缓沉性,粗蛋白含量要求44%以上。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要求。 6.3.2 暂养驯化 养殖当年鱼种:根据池塘的大小,用聚乙烯网片围成20 m2~100 m2的下部空透的食场,投喂饲料前 先泼水或敲打发出声响,形成条件反射,驯化集中吃食。 养殖隔年鱼种:不用二次驯化,可在水温高于10 ℃直接开始投饲配合饲料。 6.3.3 投饲方法 日投饲次数在鱼体重≤200 g时每日3 次;>200 g时每日2 次~3 次;上午8 时~9 时,中午1 时, 下午4 时~5 时。高温季节中午不投,上午适当提前投饲、下午适当推后投饲。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 左右,按“慢、快、慢”的节奏操作。具体投饲量根据水质、天气及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根据鱼体大小 及时调整饲料规格,饲料粒径与鱼规格相适应见表5。 表5 饲料粒径与鱼规格对应表 规格 (g) 3~5 5~20 2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300 ≥300 饲料料号 饲料粒径 (mm) 1 # 1.5 2 # 3.0 3 # 4.5 4 # 6.0 5 # 9.0 6 # 12.0 7 # 15.0 8 # 18.0 6.4 日常管理 6.4.1 水质管理 养殖池塘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30 cm左右。视水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每隔20 d~30 d每667 m2用5 kg~10 kg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或间隔使用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其使用按 DB33/T 722规定。 池塘水位在前期时控制在0.8 m~1.2 m,中、后期1.5 m~2.5 m,10 d~20 d加注新水一次,每次 加注量20 cm为宜,逐步提高水位,在高温季节一定要保持较高的水位。 适时开增氧机, 在夏秋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 h~3 h,阴雨天适当延长。 6.4.2 巡塘检查 每天早、中、晚巡塘3 次,观察水质、鱼群摄食与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生 产记录。 7 病害防治 7.1 病害预防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鱼病流行季节定期施用消毒剂。 4 DB33/T 471.2—2017 7.2 用药要求 在病害防治中,不应使用对大口黑鲈敏感的敌百虫、硫酸亚铁、菊酯类等药物,慎用含有阿维菌素 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的杀虫剂,病害防治中渔用药物使用与休药期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消毒剂使 用符合DB33/T 721的规定。 7.3 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及其治疗方法参见表6。 表6 大口黑鲈常见病害主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病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多发生在鱼种培育阶段,池塘水质较肥时。在晴 注意常开增氧机,将水中过饱和的氧气溢出水 朗高温的下午容易出现,鱼体表、鳍条及鳃丝上 面。一旦发现可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也 附有许多小气泡,有的肠内含数量较多的白色气 可用 1.0 mg/L 食盐水均匀泼洒。 名 气泡病 泡。鱼体游动呈无力状时游时停,或失去平衡头 朝下尾朝上,或
DB33-T 471.2-2017 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28: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