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 40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831—2014 康巴变绿异燕麦 2014 - 09 - 19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831—201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品种形态特征 ...................................................................... 2 5 品种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 3 6 品种种植技术要点 .................................................................. 3 7 刈割 .............................................................................. 4 I DB51/T 1831—2014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负责起草,甘孜州草原工作站参与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瑞珍、张新跃、何光武、周俗、陈艳宇、苟文龙、马涛、刘登锴。 II DB51/T 1831—2014 康巴变绿异燕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康巴变绿异燕麦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种植技术要点、产量等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康巴变绿异燕麦的品种鉴别与栽培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142—2008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变绿异燕麦 Helictotrichon virescens(Nees ex Steud)Henr. 变绿异燕麦属禾本科(Gramineae)异燕麦属(Helictotrichon Bess)的一个种,为多年生草本植 物,学名Helictotrichon virescens(Nees ex Steud)Henr.,别名西南异燕麦,罗氏异燕麦,因草质优 良,产量较高,草食家畜均喜食,可青饲、调制干草和青贮。 3.2 康巴变绿异燕麦 Helictotrichon virescens(Nees ex Steud)Henr.cv.kangba 康巴变绿异燕麦(Helictotrichon virescens(Nees ex Steud)Henr.cv.kangba)是四川省草原工 作总站、甘孜州草原工作站和四川省金种燎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川西地区采集的野生变绿异燕麦中通 过多次栽培驯化和选育而成的野生栽培牧草新品种。 3.3 形态特征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植株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在外观形态上出现的性状特征。 3.4 生态学特性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是指植物种类对外界环境适应的特性。 3.5 1 DB51/T 1831—2014 生物学特性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特点和有关性状,如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花果种子发育、生育 期、分蘖或分枝特性、开花习性、受精特点、各生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 4 品种形态特征 4.1 根 由不定根组成,形成发达的须根系。 4.2 茎 直立,疏丛型,光滑无毛,一般株高为100 cm~180 cm。具5节~7节,茎节稍膨大,为淡棕色至绿 色。植株开花前,茎节具许多白色绒毛,开花后白色绒毛逐渐消失。 4.3 叶片 披针形,扁平,叶面光滑,叶缘光滑,长10 cm~40 cm,宽8 mm~18 mm。 4.3.1 旗叶 长15 cm~32 cm,宽9 mm~18 mm。 4.3.2 叶鞘 无毛,叶鞘基部有微毛。 4.3.3 叶舌 膜质,长1 mm~3 mm。 4.4 花序 圆锥花序,疏展,长15 cm~45 cm;每个花序8个~16个花序节;花序节互生;每个花序节分枝为3 个~6个,簇生,长8 cm~15 cm。 4.4.1 小穗 淡绿色或稍带紫色,长10 cm~14 cm,含2个~6个小花。 4.4.2 小穗轴 小穗轴节间长1 cm~5 cm,具柔毛。 4.4.3 颖 颖披针形,稍粗糙;第1颖长10 mm~12 mm,第2颖长8 mm~10 mm。 4.4.4 稃 外稃长8 mm~11 mm,顶端浅裂,具2尖齿,基盘具柔毛。内稃膜质。 4.4.5 2 小花 DB51/T 1831—2014 小花含雄蕊多为5枚~6枚,少为2枚~4枚,雌蕊1枚,含柱头2枚,羽状。 4.4.6 花药 二歧花药,紫色,长约为外稃的1/2~2/3,花药柄长约为外稃的1/2~2/3。 4.4.7 芒 种子有长芒,芒从近外稃基部1/3处伸出,长约15 mm~25 mm,棕色,稍开展或稍反曲;大于90度的 宽V字形,近1/2处膝曲,下部多数为1~2股、少数为3~4股,扭曲成紧绳状。遇水后芒旋转伸展,拉直。 4.5 穗粒数 穗粒数56粒/株~256粒/株。 4.6 种子 颖果,浅褐色,长5 mm~6 mm,锥状长椭圆形,基部簇生有长柔毛,千粒重为2.9g左右。 5 5.1 品种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适应性 康巴变绿异燕麦是寒温带中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宜于在pH值6.5~7.5, 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上生长。在海拔2000 m~4000 m,降水量在500 mm~1000 mm的范围内,人工栽培 能获得较高的种子和牧草产量。 5.2 抗逆性 耐寒能力较强,在≧-25℃生境中能顺利越冬。较耐瘠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抗倒伏能力中等。 5.3 生长发育 在海拔3500 m左右的川西北高寒牧区栽培,播种当年不能完成生育周期。翌年3月中旬返青,比当 地其它天然草地禾本科牧草提前一个月返青;4月下旬拔节;5月中上旬孕穗;6月上旬抽穗;6月中下旬 开花;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9月下旬~10月20日进入枯黄期;生育天数140 d~170 d;生长天数约为200 d~220 d。 5.4 产量 在川西北高寒牧区年均鲜草产量 22500 kg/hm ~30000 kg/hm ,干草产量,5000 kg/hm ~6500 2 2 2 kg/hm ,种子产量675 kg/hm ~750 kg/hm 。 2 6 6.1 2 2 品种种植技术要点 播前种子处理 种子有长芒,播种(特别是机械条播)前应对种子进行断芒处理,种子质量满足GB 6142—2008规定 的三级(含三级)以上种子的要求。 6.2 播期 3 DB51/T 1831—2014 可春播或秋播。高寒牧区常采用春播,在土壤解冻后4月~5月播种。 6.3 播种方式 撒播、条播均可,以条播为宜。 6.4 播种量 2 用于牧草生产时,行距35 cm~45 cm,播种量22.5 kg/hm ;用于种子生产时,行距50 cm~70 cm, 2 播种量为10.5 kg/hm 。播种后覆土1 cm~2 cm为宜。 6.5 苗期管理 苗期生长缓慢,禁牧,中耕时注意除杂草。 6.6 追肥 2 2 2 建立人工草地时,可在翌年春季结合降雨追施尿素900 ㎏/hm ~120 ㎏/hm 或硫酸铵150 ㎏/hm ~ 2 300 ㎏/hm 。 7 刈割 一般在初花期刈割,年可刈割1次~2次,留茬高度以5 ㎝~8 ㎝,一般在秋季霜前停止刈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51/T 1831—2014
DB51-T 1831-2014 康巴变绿异燕麦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7:24: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