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online
ICS 65.020.99 B40/49 备案号:38486-2013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 1218—2013 藏羊种公羊选育技术规程 2013 - 09 - 06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10 - 15 实施 发 布 DB63/ T 1218—2013 前 言 本规范的编制符合GB/T 1.1-2009的编写要求。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畜牧总站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宁金友、张惠萍、杨生龙、周佰成、张铭、董海岚、宁静、郭起琇、马勇。 I DB63/ T 1218—2013 藏羊种公羊选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藏羊种公羊选育单位的要求、藏羊种公羊选择、培育的内容、方法、时间、标准和饲 养管理使用技术要求程序。 本规范适用于青海牧区放牧条件下的藏羊种公羊生产、管理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DB63/039 青海藏羊 DB63/432 欧拉羊 DB63/T 435 牛、羊规模饲养防疫技术 DB63/T 545.1 种羊鉴定程序 DB63/T 547.1 青海藏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DB63/T 547.2 青海藏羊繁育技术规范 DB63/T 547.3 青海藏羊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个体鉴定 将被鉴定的种羊个体根据品种标准和育种进度,按要求指标逐项进行详细评定,然后对该个体做出 鉴定等级评定。 3.2 初生鉴定 根据出生(生后1—3天)体重、体型、毛质和毛色等项目进行鉴定,以早期发现优秀个体和考察种 羊后代。 3.3 断奶鉴定 根据断奶体重、体型、羊毛长度、密度、细度、体尺测量结果等做出个体等级评定。 1 DB63/ T 1218—2013 3.4 周岁(成年)鉴定 根据周岁(成年)体重、体型、羊毛长度、密度、细度、产毛量、体尺测量结果等做出个体等级评 定。 3.5 系谱选择 根据种羊祖先的品质和生产性能的记录结果来初步选择个体的选择方法。 4 选育单位条件 4.1 4.2 4.3 4.4 4.5 5 取得《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羊场或藏羊选育基地。 具备种羊培育、生产、管理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等。 近两年内没有发生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传染病。 具有完整的育种资料和父本母本系谱档案资料清楚齐全。 出场种公羊可提供种羊卡片和相关育种资料。 组建选育核心群 5.1 种公羊群要求统一集中饲养管理,种公羊数量按公母比例 1:25 组群。公羊一级以上比例达到 80% 以上。 5.2 核心能繁母羊每群 250-350 只,每个种羊场核心群达 10 群 2500-3500 只。核心群母羊一级比例达 到 70%以上。 5.3 选配 5.3.1 选配的主要原则是雄性等级高于雌性。 5.3.2 选配根据实际选择和需要采用人工控制交配、人工授精等方法。 6 6.1 种公羊的选择 系谱选择 根据种羊祖先的品质和生产性能的记录结果来初步选择个体。要求父本一级以上,母本二级以上。 6.2 种羊个体选择 6.2.1 出生鉴定:羔羊出生 3 天内进行,要求被毛白色、体质结实、生殖器官发育正常。体重在 3.80 kg 以上,佩戴种畜耳标,制作种畜卡片。 6.2.2 断奶鉴定:羔羊断奶(4 月龄)分群时进行。要求品种特征明显、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体重在 20.00 kg 以上,合格者完善种畜卡片。 6.2.3 周岁鉴定: 种公羊周岁后每年鉴定一次,程序按照 DB63/T 545.1 的要求进行,鉴定标准按照 DB63/039、DB63/432 的要求进行。 2 DB63/ T 1218—2013 7 种公羊的培育 7.1 种羔羊的培育 7.1.1 保证羔羊在产后 3-15 小时内吃到初乳。合理按排吃乳时间,保证吃到充足的母乳。 7.1.2 羔羊生后 7-10 日龄,将羔羊颗粒饲料撒在食槽内对羔羊进行诱食。每只羔羊每天补饲羔羊料 20 g-50 g,待羔羊习惯后逐渐增加补饲量。3 周至 4 周龄为 50 g-80 g; 2 周龄为 100 g-120 g;3-4 周龄为 350 g-450 g。补饲方法应少喂勤添,定时、定量、定点,保证食槽和饮水清洁卫生。 7.1.3 出生鉴定合格的公羔羊,佩戴耳标。保持舍内干燥、清洁、温暖,勤换垫草。 7.1.4 育成羊的培育 7.1.4.1 育成前期(4 月-8 月龄)羊的饲养应以精饲料为主,适当补饲优质青、粗饲料或选用优良放 牧地完成。 7.1.4.2 育成后期(8 月-18 月龄)羊的饲养以放牧为主,根据育成羊的发育和体况实际、进行每只每 天补饲 100—400g 育成饲料或优质青干草。 育成期每天饮水 2 次。 7.1.4.3 育成羊在配种前应安排在优质草场放牧,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在放牧的条件下,每羊每日 补饲种公羊配合饲料 200 g-300 g。 7.2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和使用 7.2.1 种公羊的饲养应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够产生优良品质 的精液。按 DB63/T547.1 要求执行。 7.2.2 种公羊的管理要专人负责,保持常年相对稳定,单独组群或放牧。经常观察羊的采食、饮水、 运动及粪尿的排泄等情况,保持饲料、饮水、环境的清洁卫生,注意采精训练和合理使用。 7.2.3 使用 7.2.3.1 本交按公母比例 1:20—30 投放种公羊。 7.2.3.2 人工授精按 0.5%—1%配备种公羊。 7.2.3.3 采精训练 开始时每周采精检查一次,以后增至每周两次,并根据种公羊的体况和精液品质 来调整日粮或增加运动。对精液稀薄的种公羊,应增加日粮中蛋白质饲料的比例,当精子活力差时,应 加强种公羊的放牧和运动。 7.2.3.4 种公羊的合理使用要根据羊的年龄、体况和种用价值来决定。对 1.5 岁左右的种公羊每天采 精 1-2 次为宜,不要连续采精;成年公羊每天可采精 2-3 次,每次采精应有 1-2 h 左右的休息时间。 8 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技术按照DB63/T 435的规定执行。 9 种羊档案和各项生产记录 做好种羊档案和各项 生产记录,所有资料要按时整理、分析,并分类归档,装订成册,各项档案、 记录保存5年以上。 3 DB63/ T 1218—2013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种公羊卡片 种公羊卡片(藏羊) 场 名 种羊耳号 个体照片(正侧面) 免疫耳号 品 种 出 生 地 出生日期 1.系谱 个体号 年龄 毛辫长度 毛从长度 产毛量 体重 (cm) (cm) (kg) (kg) 等级 父 母 父 系 父(号) 等级 母(号) 等级 母系 父(号) 等级 母(号) 等级 2.生产性能及等级 年度 年龄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管围 毛辫长 毛从长 产毛量 体重 (cm) (cm) (cm) (cm) 度(cm) 度(cm) (kg) (kg) 等级 3.历年配种情况及后裔品质 年度 与配母羊数 后裔品质(比例)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等外 4.鉴定结果 经鉴定为 级,符合种用标准。 鉴定单位 4

pdf文档 DB63-T 1218-2013 藏羊种公羊选育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218-2013 藏羊种公羊选育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218-2013 藏羊种公羊选育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218-2013 藏羊种公羊选育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6:57: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