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477—2012 草原沙化地面监测技术规程 2012 - 11 - 15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477—2012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样地选择 .......................................................................... 1 5 样方测定 .......................................................................... 2 6 路线调查 .......................................................................... 3 7 数据管理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9 I DB51/T 1477—2012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岩、唐川江、张新跃、周俗、张绪校、侯众。 II DB51/T 1477—2012 草原沙化地面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原沙化监测地面调查的样地选择、样方测定、路线调查等的内容和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草原沙化监测地面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377—2003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 DB51/T 939—2009 草原资源遥感监测地面布点与样方测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草原沙化 steppe sandification 草原在风蚀、干旱、鼠虫害和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影响下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土质变粗 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致使原非沙漠化的草地,出现以风沙活 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草原退化过程。 3.2 地面监测 ground monitoring 通过在地面设定路线、样地、样方等进行监测对象的观察测定,获取监测对象各种信息的过程。 3.3 路线调查 line survey 通过设定的横穿主要代表草原沙化分布区域的路线进行调查的过程。 3.4 沙化指示植物 sandification indicator plant 对草原沙化具有指示作用和意义的植物。 4 样地选择 1 DB51/T 1477—2012 4.1 样地选择 在监测区域内,按照草原沙化分布情况和草原资源状况,设置一定数量用于测定不同草原沙化类型 相关信息的监测样地。样地选择条件如下。 4.1.1 代表性 样地应反映不同草原沙化类型分布状况的总体水平。 4.1.2 典型性 样地应设置在横穿草原沙化分布区域能真实反映草原沙化类型和生态状况的典型地段。 4.1.3 其它因素 样地应选择人力、物力和交通等条件良好的地段,便于监测工作开展。 4.2 定位 在遥感影像图或草地类型图上确定草原沙化分布监测样地的中心点后,用GPS准确定位,现场核实 该区域草原沙化的类型和分布状况。 5 样方测定 5.1 样方布设 5.1.1 布设要求 在监测样地内按照监测内容设置相应样方,尽量选在对草原沙化具有指示性的沙化指示植物分布的 坡度较小、比较平缓的地方。 5.1.2 样方数量 一个样地设置样方数量大于等于3个。 5.1.3 样方间距 样方间距不得小于遥感影像像元代表的最大距离。 5.1.4 样方面积 2 草本及矮小灌木小样方面积为1m×1m,高大禾草及灌木样方面积一般为100m(10m×10m,5m×20m)。 5.1.5 参考点 样方设置时应设置参考点,参考点应选择在未沙化草原上且属于沙化条带的延长线上。 5.2 编号 监测样地、样方和照片应统一编号。 5.3 2 测定时间 DB51/T 1477—2012 地面测定时间一般为每年7月~8月,当采用遥感技术手段时,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时间应同步,以 能准确反映监测内容状况的时间为宜。 5.4 测定单位 测定单位采用国际标准公制单位。 5.5 测定内容与方法 5.5.1 样地描述 实地仔细观察,按照附录A.1及填表说明填写。 5.5.2 植被高度测定 按照附录B.1及填写说明填写。 5.5.3 植被盖度测定 采用目测法或针刺法,具体方法参见DB51/T 939—2009,并按照附录A.1及填写说明填写。 5.5.4 生物量测定 在样方内测取灌木、草本的生物量,具体方法参见DB51/T 939—2009,并按照附录A.2及填写说明 填写。 6 路线调查 主要调查草原沙化分布地点、面积、危害情况等内容。选择的路线应能充分体现自然条件,横穿主 要草原沙化分布的主要断面,同时兼顾显著地形、地物和主要标志点。 6.1 路线选择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初判,和走访当地草原管理部门、生产者和附近群众,了解草原沙化分布情况, 组织技术人员对主要分布区域进行野外踏查,确定具体调查路线、制定调查方案。 6.2 设置要求 路线设置应考虑沙化分布区域,每一个区域按草原沙化面积大小设置路线条数。一个沙化分布区域 一般可设置1-2条路线。 6.3 实地调查 6.3.1 主要内容 主要调查草原沙化分布地点、植被状况等内容。 6.3.2 沙化等级初判 在野外进行路线调查的同时,根据草原沙化等级划分标准对样地进行沙化等级初判,具体方法参见 附录B,并按照附录A.2及填写说明填写。 6.3.3 样地设置 3 DB51/T 1477—2012 根据沙化等级初判结果,在每个草原沙化等级分布区域设置样地,并按照附录A.1及填写说明填写。 6.3.4 样方设置 在样地内布设样方,并按照附录A.2及填写说明填写。 7 数据管理 7.1 数据整理 对监测数据以监测点为基本单位进行收集、整理。 7.2 数据校核 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校核汇总,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进行现场和室内复核。 7.3 资料归档 监测数据由监测承担单位按照监测要求,通过建立文件、图表资料目录和档案等形式建立档案材料 并注明密级,归档保存。以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两种格式进行保存。 4 DB51/T 1477—2012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表A.1 样地号: 调查日期: 所在行政区 中心点 经纬度 地形地貌 调查人: 省(自治区) 草原类 坡 草原沙化样地调查表 县(市) 乡(镇) 村 草原型 经度 景观照片 纬度 海拔 高度 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沟谷/ m 坡度: 向 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 土壤质地 坡位: 坡顶/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 砾石质/沙土/壤土/粘土/ 退化情况(轻/中/重/极度); 地表特征 侵蚀原因(风蚀/水蚀/冻融/蹄蚀/其它); 退化情况(轻/中/重/极度); 利用方式 全年放牧/冬春放牧/夏秋放牧/禁牧/打草场/其它 利用状况 未利用/轻度利用/合理利用/超载/重度超载 备注 5 DB51/T 1477—2012 表 A.1 草原沙化样地调查表填写说明 (一)样地编号 监测样地编号按照“县名+序号”进行编号。如若尔盖县沙化草地第一个监测样地编号为:若尔 盖001。 (二)地形地貌 地貌通常分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和沟谷6种类型。各种地貌类型的判断依据如下: [平原]:地势漫平,高差很小的广阔的平坦地面,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相对高差在50m左右。 [山地]:按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来确定,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高山指海拔>3000m,相对高度>1000m,山 坡陡峭;中山指海拔1000m~3000m之间,相对高度为500m~1000m;低山指海拔500m~1000m,相对高度200m~500m,山 坡较为平缓,与丘陵无明显界线。 [丘陵]:海拔高度<500m,相对高度<200m,坡度较小。 [高原]:海拔>200m的平原地貌。 [盆地]:指周围被山岭环绕,中间地势低平,似盆状地貌。 [沟谷]:指河流冲刷低地或山间谷地等。 (三)土壤质地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组成,矿物质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且在不 同土壤中占有不同的比例,这种大小不同的土粒的比例组合叫土壤质地。 [砾石质]: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1%时的土壤。 [沙土]:土壤松散,很难保水,无法用手捏成团,用手捏时有很重的沙性感,并发出沙沙声。 [壤土]:土壤孔隙适当、通透性好、保水性好,湿捏无沙沙声,微有沙性感,用手成团后容易散开。 [粘土]:土壤颗粒小、通透性差、水份不易渗透、容易积水,用手捏成团后不易散开。 (四)利用方式 草原利用主要分为全年放牧、冬春冷季放牧、夏秋放牧、打草场等方式。 [全年放牧]:全年放牧利用。 [冬春放牧]:高原一般指冬季和春季放牧,盆周山区一般指冬季放牧。 [夏秋放牧]
DB51-T 1477-2012 草原沙化地面监测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58: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