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online
ICS 65.020 P 86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348—2013 代替 DB35/T 160.1~160.5-2002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asuarina Protection Forest Construction in Coastal Area 2013 - 08 - 01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35/T 1348—201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容器苗培育 ........................................................................ 2 5 人工造林 .......................................................................... 5 6 抚育管理 .......................................................................... 7 7 低效林改造 ........................................................................ 8 8 林分更新 .......................................................................... 9 9 检查验收 ......................................................................... 10 10 档案管理 ........................................................................ 1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 1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造林小班检查验收一览表 ....................................... 1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小班档案卡 ..................................... 13 参考文献 ............................................................................ 16 I DB35/T 1348—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替代DB35/T 160.1~160.5-2002,与DB35/T 160.1~160.5-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删除了DB35/T 160.1-2002《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标准综合体 体系表》,将DB35/T 160.2~ 160.5-2002整合成一个标准; ——增加和提出了沿海防护林、风口、客土、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主林带、副林带和低效林的定 义; ——对风口、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滨海山地、滨海盐碱地、农田林网等不同区域造林技术进行了 细化分类; ——对农田防护林网的林带间距和林带宽度进行补充和修订; ——增加低效林改造技术内容; ——对防护林更新对象进行补充和修订。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 护林场、福建省平潭国有防护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功富、聂森、林武星、黄金水、罗家基、李茂瑾、魏建文、陈胜、林同璋、 高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 ——FDBT/LY 3-1986; ——DB35/T 160.1~160.5-2002。 II DB35/T 1348—2013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容器苗培 育、人工造林、抚育管理、低效林改造、林分更新、检查验收、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沿海地区的木麻黄防护林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251-1999(2010) 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 LYJ 127-19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DB35/T 502-2003 木麻黄水培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沿海防护林 沿海地区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3.2 风口 海岸前沿流动沙地上受东北大风的长期吹拂形成的防护林带缺口或沙荒地。 3.3 客土 从林地外搬运而来,具有一定养分,土质较黏重、保水性能良好的土壤。 3.4 流动沙地 海岸前沿在风力3级情况下,沙粒会随风飘移的沙地。 1 DB35/T 1348—2013 3.5 固定沙地 海岸后沿在风力3级情况下,沙粒不发生飘移的沙地。 3.6 主林带 与主害风的风向垂直的林带,即与秋冬季的东北风、北风的风向垂直。林带宽10 m以上。 3.7 副林带 与主林带走向相垂直的林带。副林带宽6 m以上。 3.8 低效林 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生态公益效能低下的森林。包括原生型低效林和经营型低效林。 4 容器苗培育 4.1 实生苗 4.1.1 种子 4.1.1.1 采种 8月~11月从树龄10年左右的健壮通直且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采集种子。 4.1.1.2 种子贮藏 果实采收后,于阳光下曝晒,待球果开裂后,散出种子;种子充分干燥后,去除杂质,袋装后密封 低温贮藏,以保证发芽率。 4.1.1.3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 min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或用45 ℃~50 ℃温水浸泡3 h~5 h, 捞起晾干,即可播种。 4.1.2 圃地 4.1.2.1 圃地选择 应选择前茬未种过花生和茄类等农作物,地面平坦开阔,背风向阳,交通方便,土壤疏松肥沃,透 水透气性好,水源充足但排灌方便,人畜不易破坏的地块。 2 DB35/T 1348—2013 4.1.2.2 翻土作床 将播种地土壤彻底翻晒消毒、去除碎石等杂物后,整平作床压实,苗床高20 cm~25 cm、宽 80 cm~100 cm,沟宽30 cm。 4.1.3 播种 4.1.3.1 时间 3月~4月间。 4.1.3.2 方法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然后将细沙均匀地筛盖在种子上,厚度约0.5 cm,并浇水, 用稻草或干草覆盖。播种后先用药毒杀白蚁,防止蚁害,种子出土后如发现白蚁,可淋煤油驱除。种子 出苗后,小心地逐步揭除覆盖物。 4.1.3.3 播种量 每平方米播种量5 g~7 g。 4.1.4 幼苗管理 4.1.4.1 浇水 每日早晚用细孔喷壶喷清水一次。 4.1.4.2 除草 按“除早、除小、除了”原则及时进行除草。 4.1.5 移栽 幼苗高约5 cm~8 cm时,修剪过长根系后移入容器袋内培育。 4.2 水培小苗 按DB35/T 502-2003要求培育。 4.3 容器苗 4.3.1 容器袋规格 用无纺布容器袋或袋壁打孔的聚乙烯薄膜袋,高15 cm~20 cm,直径10 cm~16 cm。需要使用大苗 造林的,应选择较大规格的容器袋。 4.3.2 基质配制 基质配制选择下列配置方法之一: a) 70%红壤土、29%火烧土、1%过磷酸钙均匀混合; b) 99%红壤土与 1%过磷酸钙均匀混合; c) 沤制松树皮 25%与炭化锯末 75%均匀混合。 3 DB35/T 1348—2013 4.3.3 基质装袋 实生幼苗或水培小苗移植前将基质装入容器袋,装实装满至离袋口1 cm为宜;并将装好基质的容器 袋排列成畦。 4.3.4 小苗移栽入袋 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将实生幼苗或水培小苗移入容器袋。移植时用竹签在容器袋中央钻个小孔, 把苗移入,压紧营养土。 4.3.5 苗木管理 4.3.5.1 水肥 小苗移入容器袋后及时淋足定根水,并适当遮荫。栽后每天早晚各喷施一次清水,第6天后开始喷 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和水的混合溶液(比例为 0.5:0.5:99),每间隔10天喷一次。 4.3.5.2 除草 按“除早、除小、除了”原则及时进行除草。 4.3.5.3 有害生物防治 苗圃发生有害生物主要是蟋蟀、蝼蛄类等地下害虫,采用以下方法诱杀或捕杀: a) 用炒香的米糠 15 kg~25 kg,加 90%晶体敌百虫 100 g,或加 40%乐果乳剂 100 g,加适量水 拌匀做成毒饵,搓成黄豆大小颗粒,在雨后傍晚撒在虫穴附近诱杀; b) 用各类青菜叶或切碎的甘薯加入 0.1%敌百虫配成毒饵,于傍晚投放于洞穴口上风处诱杀; c) 在苗圃空地堆置 5 cm~15 cm 厚的草堆若干,用以诱集若虫、成虫,然后集中捕杀。 4.4 苗木出圃 4.4.1 苗木调查 苗木出圃前采用样方机械布点,调查苗木株数、苗高、地径,预测合格苗产量。 4.4.2 苗木分级 将合格苗木分为Ⅰ级苗和II级苗。综合控制条件:苗木根系发达,已形成良好的根团,容器不破碎, 苗木长势好,苗干通直,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苗木分级指标见表1。 表1 木麻黄苗木质量分级指标表 Ⅰ级苗 苗木类型

pdf文档 DB35-T 1348-2013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348-2013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348-2013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348-2013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22:41: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